首頁 >犬知識研討專欄 > 試說明狂犬病之臨床症狀,實驗室診斷方法及有效預防措施作詳細說明
  試說明狂犬病之臨床症狀,實驗室診斷方法及有效預防措施作詳細說明  
     
 

1. 狂犬病是屬Rhabdoviridae lyssavirus,是屬中樞神經系統的疾病,患有狂犬病的狗唾液中含有大量病毒,如果被咬傷就會被傳染。狂犬病病毒會由咬傷部位經由末稍神經沿著神經向中樞神經系統移行,最後達腦造成傷害。潛伏期會由於動物不同、年齡不同及咬傷的部位不同,會有不同的潛伏期從數天到數年都有。

2. 本病之臨床症狀初期為狂燥期,會過度敏感,異嗜,大量流涎,極易受刺激,會有攻擊人和其它動物的現象。末期為痲痺期,但也有可能狂燥期的時間很短或者沒有狂燥期,直接進入痲痺期,症狀是沈睡、下顎痲痺、舌頭下垂及流涎,並伴有吞嚥困難,因此對水有恐懼感,又稱為恐水症。

3. 實驗室診斷 
A. 若是可疑的患畜,可將動物留置觀察,時間約為1~2週,若未發病,則通常可認為陰性。
B. 若是發病或死亡動物則做病理解剖,採腦組織作乳劑進行小白鼠腦內接種分離病毒,或取腦組織塗抺片以螢光抗體法檢查,或做腦組織病理切片染色檢查,在細胞質中是否可見尼氏小體(negir body),在犬特別是海馬角部份,在牛則是柏金氏細胞。

4. 有效的預防措施
● 台灣目前為非疫區,需嚴格執行海關檢疫工作,以防本病自國外入侵。
● 狂犬病為一非常特殊的疾病,因潛伏期長,可於被疑畜咬傷後才接種不活化疫苗,仍可預防本病的發生,或是在被患畜咬傷後,在該部位打入高單位的抗狂病毒之免疫球蛋白。
● 撲殺城巿內的野狗野貓,或是所有可能傳播狂犬病的哺乳類動物都施打狂犬病疫苗。
● 對於高危險群的工作者如獸醫,捕狗員等,先施打狂犬病疫苗作為預防措施。
● 蝙蝠在洞窟中行高度群居生活,若狂犬病發生時,其唾液及糞便中的病毒亦會經由呼吸道傳染,當感染的蝙蝠進行季節性的大遷移時,就會對該地的野生動物造成感染,前往野外時即應提高警覺。

 
  << 上一頁